《白说》读书笔记

时间:2024-02-20 17:38:56
《白说》读书笔记

《白说》读书笔记

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,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,何不写一篇读书笔记记录下呢?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,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白说》读书笔记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
《白说》读书笔记1

白说:有了感触不能立即表达,要去追寻。经历了足够漫长的追寻,等到一切成熟了,才会有完美的表达。急于表达已成当今社会多数人的通病,包括我自己。人们往往依据第一印象就判定事物的真伪曲直,并急于发声。我理解“追寻”的意义在于勤思考多求证。在一个“畅所欲言”的信息时代,内心安定,保持耐心,坚持理性,难能可贵。

白说:读书,首先筛选出高于你的作品,你要仰视它,然后去攀登。而多数情况,我们会选择与自己脾气相投的,你喜欢的,跟你水平接近的。这种同等水平的阅读,让人失去了自我挑战的机会。

在职场、家庭、教育、医疗中疲于奔命的人,早已丧失了攀登的勇气和力量。在我有限的阅读时间里,三分之一给了通俗读物。我这样自我安慰:生活已足够疲惫,何苦为难自己,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下啃“晦涩难懂”的经典,读些侠骨柔情不好么?阅读本身便兼具休闲娱乐功能。然而,若所有阅读都是通俗读物,我又无法忍受。对于养成阅读习惯的人,内心对自己有要求。很多通俗读物制造短暂的遗忘与虚幻,读时让人沉溺,读后无精打采,给精神麻痹而非滋养,永远无法拥有高品质阅读带来的身心灵的喜悦。真正的阅读是寻找精神共鸣与心灵辉映。能给人力量的阅读,一定是有品质的阅读,教给我们怎样积极面对多蹇的人生。

白说:学习,相当重要一点是去喜欢你不喜欢的,适应你不适应的。打开自己,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同的声音。如同读书,不要因为一本书的主题或表达方式很陌生就去厌恶它。

再谈读书,我常常会在未读之前就轻易拒绝自己陌生的作家与作品,在自己熟悉与习惯的题材和语言风格里游走。是否可以在阅读中更深入地打开自己,挖掘精神与心灵的潜能?读书的最终目的是读到自己,既然人生已渐渐失去选择的可能性,为何不在阅读中尝试给自己更多的机会,去读到未曾发现的自己?

白说:有的书当你很年轻的时候就把它读了,以为是读过了,其实是错过了。太年轻的时候,有些书的味道你是读不出来的。而在你真到了需要它的年纪,却没再次跟它相缝,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。

用《白说》中的话结束读后感:“生活就是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。人们格外需要学会在不完美中让内心得到纾缓和解脱,回归到正常的日子当中。”

《白说》读书笔记2

本来并未想到要看这类书籍,但偶然朋友赠给我这本书,那么还是值得看看的。

白岩松我并不是很了解,只知道是为著名的新闻人,如今看他的文字,果然,有丰富文化底蕴、有个人独特的见解才能到他如今的地位。他的语言,直接了当的告诉你说是或者不是,如此这般如此那般,不是朋友就是敌人。不委婉、不虚假、不无趣、不耐人寻味。很多文字我都会反复看上几遍,觉得噢!那些原来就是我想说的!

我很喜欢这段文字

人生中得意和失意都只占5%,剩下的90%是平淡。你能不能把那90%的平淡过得不那么平淡?不太容易,尤其年轻的时候更不容易。

想想自己的生活,就觉得太过索然无味,仿佛平淡有95%至多。看过这段文字,如何把平淡过得不平淡,就值得这个年纪的自己好好想想。

好书,推荐。

《白说》读书笔记3

看完这本书后最深的感受是,特别羡慕白岩松的儿子。羡慕他有这样一个睿智的父亲。全书读来,就像是一位学富五居的长者向你传授一些经验,跟你分享他对于人生、信仰、以及时代的思考。其实读书真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,你在读别人的时候,也是在读你自己。你会看到自己与作者在这个问题上思考的差异。这真是一件奇妙且有趣的事情。既叹服于作者的睿智,又汗颜于自己的幼稚。哈哈,读完这本书心情真的是略复杂。

这本书主要内容有四部分:

1、有对于人生的思考

2、对于信仰的追求

3、如何更好地沟通

4、对于时代以及中国现在及未来的思考。

这本书是我的好朋友送我的生日礼物,我前前后后看了差不多三篇。无论读多少次,都不会对书中所说的内容厌倦,反而每一次再读都会有新的体会与思考,结合书中的观点以及身边发生的事情会有新的思考。可以这么说,这本书让你开始懂得思考。一边留意生活,一边开始思考。

白岩松真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。工作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卓越,对于信仰有自己独特的理解,热爱运动与音乐。这样一个人或许就是将生活活成诗的模样吧。虽然他总是说,生活的真相就是平淡。于平凡生活中寻得些许趣味儿,这辈子足矣!

《白说》读书笔记4

开始翻阅这本书,是源于对白岩松的个人人气,还有书名比较奇怪。

《白说》是白岩松的演讲集,仿佛是随他一起见证过去和历史,那些感悟,没有华丽,没有尖锐,没有取悦,只是一如既往的感性和理性。

青春、幸福、信仰,在热烈的掌声中,央视第一评论员登上了属于他的演讲舞台。对白岩松本书的观点有两个想特别聊一聊的点,也是非常贴近身边的所思所想所做。

其一,媒体人的责任是把事实完整呈现,不是只给大众看某一面,要让事实去说话,不是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做好恶、对错的选择。媒体人的责任还有及时地发声,不必清高地不与之争论,把舆论阵地自觉地让位,而普通民众没有条件去获知真相,只能去猜测,或者干脆谁的都不信,视所谓的新闻为一缕轻烟掠过。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“,重提此话,撞好你的钟,哪一天你不想撞了,就离开,让位于别人,无可指责,别守着钟,编着钟不响的理由,又不让别人来撞。

一直以来,人们对”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“有一种误解,好像是敷衍了事,得过且过,其实正是干好本职工作的体现。按时按点按要求把每天的钟撞好,就是圆满完成了你的本职工作,不怕钟声扰了谁的好梦,不嫌重复动作的单调乏味,不慕前台讲经的风光。庄严响亮的钟声自有其神圣的昭示,就是你的工作成果。把撞钟看做是平凡,总想着成名成家接受万人膜拜,才是没有根基的急于求成的功利思想,社会需要的是在各个岗位上安心、负责、不打折扣撞钟的“和尚“。

其二,"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,物质、情感、精神。物质是基础,情感是依靠,精神是支柱。物质是基础,可以依靠自己去创造,情感却不仅仅是自己的事,和父母家人有关,和身边每个人有关。幸福和国家也有关系,比如一个廉洁、高效的行政系统,民主和自由的社会环境。"

一个正常的人都追求物质、情感、精神,只是在追求的过程中,因着这样那样的因素,弱化了某一项。衣食无忧的时候,情感、精神和物质三足鼎立,但大多时候,以为这些都是私人的事情,”我生活条件好,我有人疼有人爱,我玩茶艺玩插画“,只是这样的幸福不要离开你的小天地,外出办事被抢白你会委屈,遇到”碰瓷“你会恐惧,遭受不公你 ……此处隐藏4984个字……相信很多人听了后也会和我一样,拿不定注意,不停的问自己,我幸福吗?那换一种方式问又怎么样呢?有一天我们会幸福么?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吧!百米赛跑总会有一条固定的终点线,即使你跑得慢,十几秒,二十几秒也就到了,总能撞线,但幸福没有终点,有的人刚跑不久就到了,有的人跑了很久也没到。我们不是口口相传着一句“其实,我们喜欢的并不是成熟,而是走向成熟的过程”,同样我们喜欢的追求的不是幸福,而是追求幸福的过程。你听说过百分之百的黄金吗?没有,99%,99.9%,99.99%,99.999%......幸福就像“百分之百的黄金”,没有绝对的抵达,但可以无限靠近,却无法彻底到达。

作者认为我们应该让生命中有一点闲的时间,现代,手机阻止了无聊,但也阻止了无聊带来的.好处,就算中国人有那闲功夫,像牛顿一样躺在苹果树下,被苹果砸中了,第一反应也肯定是:把它吃了。生命不只是使用,还需要奖励。而我们对待生命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态度?我们的口号是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,其实往往是“活到老,挣到老”,赚钱,赚钱永远没有够。在这个“爱拼才会赢”的国度里,被苹果砸到要么抱怨,要么吃了,好不容易有个替代牛顿的机会,就这么被现代中国人舍弃了。只有钱才有吸引力,哪有与人类有关的万有引力?把有闲,当成对生命的奖励与激励,我们还需要时间。

漂亮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,人在胜利的时候是不必做决定的,但在失败的时候要做决定。当下是一个成功学泛滥的时代。中国的很多扭曲和乱像,都与追求面上的成功有关。我们只是追求现实的结果,往往不追求真理;我们把结果看得非常重,因此我们不享受过程;我们为了实现某种期待,往往不择手段。作者在参与整个伦敦奥运会报道的时候,伦敦奥运会最重要的一句话叫“影响一代人”。有记者提问:“体育如何影响一代人?”奥运委员的一位官员回答:“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”这句话很正常,在中国,很多事都能教会我们怎么去赢,但是他的下一句让人格外感动:“同时,教会孩子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的输”,仔细想想,在我们的人生中,谁躲得开失败?谁躲得开挫折?可是如果从小到大,我们都没有介绍过挫折与失败的教育,不能体面且有尊严的面对失败,成功又有什么意义?因失败而伟大,岳飞是因为成功才伟大吗?从我们现在的“成功学”角度来看,岳飞很失败,当时的成功者是谁?是秦桧。后来呢?秦桧在西湖边上已经跪了多少年,但岳飞是我们心中的英雄,对吗?项羽是成功者吗?作为一个男人,一个将领,项羽已经失败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吧?都霸王别姬了。但他仍然以英雄的形象,存留于中国的戏剧和百姓的谈论中。反倒是“成功者”刘邦,会让我们在内心产生某种不屑,或者不是那么喜欢的感觉。人如果一直处于“成功”的状态,慢慢也就麻木了,所谓温水里的青蛙,你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。反倒是时常降临的失败与挫折,是上帝对你的一个提醒,让你从失败这门课里,接受某种教育。

有人问作者,哪个体育项目和人生最相似呢?作者说是跳高。即便只剩下最好一个选手,即便你以获得最终的掌声,也仍然要把横杠再升高一米,进行又一次的冲刺。跳高就是一种这样的运动项目:“你一定要以最好一次的失败,来宣告自己的成功”我希望,我的人生,亦是如此。

《白说》读书笔记13

说了也白说,但不说,白不说——读白岩松老师的《白说》

对范仲淹“宁鸣而死,不默而生。”这八个字的高度认同感、热血和梦想,是这本书能诞生的原生力量。令我拍案叫绝的是白老师的一些观点。这些观点像天上的星星一样,在书中遍布,闪闪发光。让录下来权当书评,其实还是对《白说》一书的精彩提练,并没有新鲜的东西。

幸福:无限靠近但无法抵达。白接受了这样一个概念:幸福需要三个层面的因素,物质、情感和精神。又将它引申了一下:物质是基础,情感是依靠,精神是支柱。

有用与无用:有用的不贵,无用的才贵。富春山居图,黄公望七十岁高龄画了几年,送给了一位叫“无用”的僧人,这是连作者自己都感觉到没有什么用的一幅画啊。同样是戴在手上,有用的顶针就比无用的戒指便宜多了。

坚持:坚持就是失败。什么事业都要享受其中的乐趣,一旦喊上坚持,那离失败也就不远了。

道德经:是老子写给掌权者、君王和政治家的一部经典。这个观点我很认同。在此之前,我听完了《黄明哲正解道德经》,也深受黄老师观点影响。

讲故事:柏拉图说,“谁会讲故事谁就拥有世界。”顿悟,说服别人,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子里,效果最好成本最低的办法也可能就是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。

传媒:传媒原本应该具有五种功能:解闷、解惑、解气、解密、解决。解闷需要娱乐,解惑需要知识,解气需要分寸,解密需要勤奋和时代进步,解决需要影响力和耐心。如果传媒只剩下解闷,时间长了,观众就该去解手了。这一段话在书里面划线的很多,我读到的时候,有近3000位读者划线,想法有几十页,看也看不完。我在想,交好朋友,也应该有这五种功能。哈哈,酒友也是。缺一不可。

非黑即白的“二元对立逻辑”:遗留在中国人DNA中的二元对立逻辑,让我们对很多事物的判断都是危险的。我认为,一个人思想真正成熟的标志之一,就是认可人性,接受每一个鲜活的多姿多彩的个体甚至想法和行为。不要再简单评论一个剧情里面的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了吧!

文化:贼没文化,损失巨大,那么一个民族要是没文化或者不弘扬文化,该有多大的损失呢?

理想主义者:书上说,这年头骗子跟理想主义者很难区分,我通常会这样判断:只谈方向不提供方法的,就是骗子;既谈方向又能提供方法的,才是理想主义者和建设者。我也想说,如果骗子手里有了权力,却依然没有提供方法,那就成了流氓。

因为看这本书,我在微信读书的书架里收获了《约翰克里斯朵夫》、《辛德勒的名单》、《查令十字街84号》、陈鼓应、蒋丽梅先生所著《中信国学大典老子》(庄子)等书,也顺便欣赏了克莱伯《命七》那出神入画的指挥。

今天正好是感恩节,感谢白岩松,感谢微信读书,感谢应急管理战线上所有同仁的努力奋斗,赐予我了一个平安无事可以读书的值班室。

《白说》读书笔记14

今天已经是读书的第十三天了,这十三天里,看似短暂,但坚持下来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刚开始读书,我觉得这真是一个督促自己的好平台。

但渐渐的,我把由督促变为了约束,因为在工作下班后、同事聚会后、出游玩耍后……真的想躺在家里歇一歇,让我拿起书去阅读,并写下感想,真的如同吃饱饭让我去跑步一般。所以这十三天里我有好几次想要放弃。今天读到“走得太远,别忘了当初为什么出发。”让我再次思考阅读的目的,再次重新找到了坚持下去的理由。我重新思考了我为什么阅读,难道就是为了完成任务吗?不是的,最初激情澎湃的阅读,更多的是为了求知益智、为了修身养性、为了在生命和灵魂中寻求一种精神上的坦然。

因为我相信,读书是一件有益于我的事情,更多的是为了促进自己的进步而阅读。那么接下来,即使工作与生活依然忙碌,也要坚持读书,哪怕只是一段,细细品读后,写下感想,那么也是点滴的进步与提高,就没有辜负我们这个平台,就没有辜负自己的光阴。也希望大家继续阅读,不要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。

《《白说》读书笔记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